文化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化资讯

全面加强天府文化建设 扩大世界文化名城影响力

文章来源: 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2-28 14:00:02   点击次数:

    去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发展天府文化,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陆续在香港举办成都建设国家西部文创中心专场活动,成立天府文化研究院,发布了《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提出通过5年努力,推动成都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扩大世界文化名城影响力……一年以来,天府文化逐渐深入人心。昨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壮大文化创意产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全面加强天府文化建设。“天府文化”引发了代表、委员的持续讨论。记者了解到,王方、肖平、颜劲松等市政协委员已就天府文化的建设方面建言献策,提交了自己的提案。

市政协委员肖平:

将天府中心建成市民喜爱的“中央公园”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加强天府文化建设,市政协委员、市图书馆副馆长肖平考证了天府中心的历史,提出将天府中心建成“前厅后园”的城市第一会客厅。

    天府中心是众首企盼的建设项目,肖平介绍,历史长河中的“天府中心”,是成都城市空间的几何中心和轴线交汇点,又是成都历史最重要的文化原点,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它都不愧是成都城市发展史上文脉最丰厚、位置最关键、空间最敏感的黄金区域。自公元前311年秦国宰相张仪创筑成都城起,天府中心区域就一直位于成都最先形成城市和街区的古大城范围内。

    肖平表示,提起天府中心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人们往往会把它跟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公园联系在一起,比如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等。世界上著名的城市中央公园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如伦敦海德公园向公众开放的历史已有300多年,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二是体现了人类城市生活对田园的回归与向往,大多以开阔的草地、林荫、喷泉、雕像、果园、水池等园林手法来构筑;三是以人为本,兼具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成为市民最喜欢去的地方。

    跟上述城市的中央公园相比,天府中心的历史更为悠久、积淀也更为厚重,形成“中心”的历史长达二千多年;其次,区域内的配套设施更为完善和多元化,计有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音乐厅、购书中心等,这样的聚集效应十分罕见。唯一不能跟上述中央公园相比的,是现有的空间已无法建设大规模的园林和户外活动场所。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天府中心的建设应扬长避短,走一条中国特色加成都特色的道路。肖平建议,将天府中心作为展示天府中心城心地位、世界文化名城魅力的首选空间。由于天府中心历史文化遗存积淀丰富,且已发掘出土部分摩诃池、皇城遗址,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型遗址公园,以彰显成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脉。遗址公园结合上述国外著名中央公园建设经验与做法,融入大量自然景观与西蜀园林,使之成为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市民游客喜爱的成都式“中央公园”。

    天府中心南侧,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形成的现代都市会客厅格局,与北侧的以历史、自然为特色的中央遗址公园形成完整的“前厅后园”格局。前面是厚重而密集的现代公共建筑,后区是自然与历史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这样的城市格局,突显了成都的城市魅力和天府文化的创新活力。

    肖平认为,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放眼未来;既体现成都气魄,又传承天府文脉,展现“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精神,将天府中心建设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世界级城市文化综合体。

    肖平还建议,深入挖掘、深刻阐释天府文化内涵,将有关天府文化的史料典籍、研究成果、通俗读物分层级、分批次、分受众进行系统性出版。举办天府文化国际论坛,推进天府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互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以“成都之窗”命名的对外传播基地和窗口,以图书、影视作品、文创产品等形式长期深入介绍天府文化。借助国际非遗节、成都创意设计周等活动,举办“天府文化周”活动,开展天府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加大天府文化产品的输出力度,支持本土优秀剧目、文化艺术产品、文化遗产精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到海外进行巡演巡展。

市政协委员颜劲松:

做好十陵风景区与明蜀王陵大遗址融合发展

    成都市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昨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全面加强天府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市政协委员、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颜劲松在本届政协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强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议”。

    颜劲松认为,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编制后,30多年的时间再没有重新修编,需要按照中央和国家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新要求,结合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修编完善。

    颜劲松建议,加快出台《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为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加快修编《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规划基础;加快编制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及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专项保护规划,自上而下的形成名城、古镇、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片点结合的保护体系。

   他还建议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名城、名镇、名村、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的综合性保护。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颜劲松还提出“将十陵风景区与明蜀王陵大遗址融合发展”。颜劲松向记者介绍,十陵风景区位于成都市东部,总面积30000亩,其中,青龙湖的蓄水面积达4000亩。十陵风景区总体设计以展示明代蜀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绿色生态为基调,以湖泊森林为主景,实现将历史风景园林由美化生活转变到引导健康生活,由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扩展到城市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转变。而青龙湖是十陵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蜀王陵大遗址位于青龙湖两侧,也是整个十陵景区的核心文化内涵所在。明蜀王陵大遗址是四川省唯一以明代蜀藩王陵墓群和藩王文化为主题的遗址群落,由十座明蜀藩王家族陵墓组成。作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蜀王陵墓群2012年被纳入国家大遗址成都片区保护目录。1988年,成立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明蜀王陵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16000余人,随着青龙湖湿地公园对外开放以来,其接待量快速增长。

    然而目前,十陵风景区与明蜀王陵大遗址各自独立发展,没有充分将两块资源优势有机融合,景区发展与文物保护产生了脱节。由于十陵风景区建设时,没有与明蜀王陵博物馆方面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明蜀王陵原入口牌坊,被施工部门封闭,明蜀王陵原道路没有硬化,泥泞难行,既影响市民参观,又与风景区整体环境很不协调。明蜀王陵博物馆毗邻的一些经营单位对遗址的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形成了包围挤占,严重地制约了遗址保护工作及博物馆发展。

    颜劲松建议,首先解决明蜀王陵大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尽快恢复明蜀王陵原入口牌坊通畅,对明蜀王陵博物馆道路进行硬化,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明蜀王陵周边的管理用房、绿化、环道等建设工作,与青龙湖景区有机融为一体。

    颜劲松还建议尽快编制完成十陵风景区总体规划、明蜀王陵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把展示利用设计融入保护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尽快解决明蜀王陵博物馆周边400亩范围的保护建设用地,同步跟进划定保护区内未发掘陵墓的文物保护及设施用地,最终保障明蜀王陵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推动的基本建设用地,达到遗址保护与青龙湖二期建设整体推进。

市政协委员王方:

将文化遗产教育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加强天府文化建设,具体提出了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壮大文化创意产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拓展对外文化交流,这几个方面都与博物馆紧密相关。今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创办老百姓喜欢的展览,在展览题材上不断拓展,形式上不断创新。”市政协委员、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在本届政协会上提交了“延续城市文脉 将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提案,提出充分利用本市的文化与教育资源,将文化遗产教育从基础抓起。

    王方表示,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度发掘地域文化特质,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她建议,成都市应充分利用本市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以延续天府文脉为牵引,留住历史记忆为主导,开发文化遗产特色课堂,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推动成都城市文化遗产以及文化技艺、民俗、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

    王方介绍,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等,近年来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受到了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的普遍好评,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是目前馆校合作的范围还比较小。如何让此类活动形成常态,长期有效地开展和深入下去,让成都的孩子们更好地感知与认识天府文化,与城市共成长,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文物的价值是通过科学研究来认识的,发挥文物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教育手段”。王方说,一个孩子系着家庭,一个家庭连着社会,一座校园承接着千百个家庭,牵动着整个社会,因此如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依托校园教育,更加有效深入地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势必将极大地扩大影响力与辐射面。

    王方认为,可充分利用本市的文化与教育资源,结合大中小学校的美育与德育教育,搞好顶层设计,内容可包括文化遗产、博物馆、公众考古、世界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传统戏剧、传统诗词等多个方面,并注重与其他教育课程的关联性。

    文化遗产教育体系的建立可依托本市各家文博单位,并最终以学校为基础,以地区为试点,积极推动文化遗产国家课程体系的建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互动,使文化遗产课程体系真正走进学校,并逐步落实“三有”,即有课程、有教材、有教师。

    王方认为,文化遗产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相连,基础教育可从体验入手,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为基础,加强文化自觉与自信为目的,使学生多一些书卷之气和儒雅之气,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情境中体味传统文化的悠久,文化遗产内涵的厚重,从而传递信仰的力量,感悟生活的真谛。

    王方介绍,今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将推出“考古成都”“金色中国”“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古代玛雅艺术”等汇聚了中外文化的精彩展览。

王方表示,今年,“古蜀文化申遗”“蜀道申遗”再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充分体现了成都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2006年,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就已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备选清单,下一步,将依照世界文化遗产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来开展金沙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