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15日,原创歌剧《沂蒙山》亮相北京天桥剧场。歌剧《沂蒙山》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英雄传说,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直到今天,在山东临沂,每到腊月的小年,家家户户都要祭拜革命先烈,因为这里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
“都有自己的爹,都有自己的娘,省下最后一口粮,为了前方。都有自己的儿,都有自己的女,送上自己的亲骨肉,血洒战场。”这是原创歌剧《沂蒙山》尾声合唱中的一段词,情真意切,质朴感人,寥寥数笔,便展现了沂蒙老区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
歌剧《沂蒙山》以海棠为核心人物,海棠的舅舅孙九龙,海棠的丈夫林生,八路军女战士夏荷,儿子小山子这四个人物,通过各种戏剧性事件与海棠产生了紧密的关联。剧本整体具有非常诗化的意象。编剧之一王晓岭擅长歌词写作,很多唱词文辞优美,意境悠远。唱词充满了纯真质朴的乡土气息。山东籍军旅作曲家栾凯在音乐写作上,以人们熟知的《沂蒙山小调》作为主要的音乐动机,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变化,同时将山东快书、秧歌的音乐元素也自然融入其中。演奏为交响乐队,配之以民族乐器竹笛、唢呐、琵琶、坠琴等,使得音乐上既有歌剧的交响性,同时又具有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情,引发人们很多难忘的红色记忆。演出结束,台下观众眼含热泪久久不愿离去。现场观众表示,《沂蒙山》故事真实感人,音乐饱满动人,舞台恢弘大气,充满震撼力和感染力。专家表示,《沂蒙山》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歌剧精品。该剧被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评价为“响应了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气势恢弘、充满豪情、充满正能量、充分体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展示历史画卷和英雄群像”的一部优秀红色题材艺术作品。
《沂蒙山》由导演艺术家黄定山担任总导演,编剧、词作家王晓岭,编剧李文绪担任编剧,作曲家栾凯担任作曲,还汇聚了以指挥家杨又青,舞台美术家周丹林,舞台美术家胡耀辉,副导演史记,音响设计师宋多多,服装设计师王钰宽,造型设计师方绪玲等著名艺术家组成的主创团队。同时邀请声乐专家王洪波、万山红担任声乐指导。担纲本次演出的是该剧A组演员,歌剧表演艺术家和青年歌唱家王丽达、杨小勇、王传亮、张卓、金郑建等。山东歌舞剧院此次为了歌剧《沂蒙山》,特别招募了专职合唱团。合唱团的建立为山东未来的歌剧发展奠定了职业化的团队基础。(光明融媒记者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