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资讯

要拿出扎实的作品奉献给观众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 2018-10-27 16:27:25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攀登文艺“高峰”、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以各种形式影响着我们,谁也无法躲避,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自远古人类出现开始,文化就伴随人类社会左右,文艺作品浩如烟海,但称之为经典的作品却只是少数。我国唐宋时期的诗词歌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众多文艺佳作,无论是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还是创作个体,都是一种幸运。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但是,精神内涵与审美是相通的,几千年来人类的价值判断几乎是一脉相承的。

  中华文明悠久璀璨,是迄今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续的古老文明,其包容性更是无与伦比。这是我们民族的福祉,也是人类的幸运。通过《论语》《孟子》《诗经》这样的典籍,我们抬首可与先贤直接对话;漫步郊外,在山林水涧旁,似乎还能看到祖先生活的样子。

  中华文化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一部文化思想创造史。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中国商队经丝绸之路直抵欧洲、郑和下西洋船队万里航行停靠东非海岸……中华文化走出去自古有之,对外来文化也兼容并蓄。

  从上古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直至今日,所有历史时段几乎都有文字记载的痕迹,40年来的改革开放更是现代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有着如此丰富的素材,那么创作出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理所当然了。文艺创作中,大而广的现象常见,好而强的还远远不够。

  一个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包容性也需要创造性,不仅需要深厚的底蕴也需要可期的未来。

  我们常说,成功需要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天赋。而经典之作的产生往往需要那些年富力强、头脑灵活、没有束缚的年轻人。年轻人敢想敢干敢突破,很多时候他们缺少展现自我的平台与机会。陕西宣传、文化部门实施的“百优计划”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个项目对陕西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文艺工作者给予了很大帮助。社会应该给予年轻的文艺工作者更多帮助,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回馈社会、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让文化自信焕发更强大的力量与生机。

  文化工作者要有创作激情,要主动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当今社会,文化产品包含商业属性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一味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因为没有底线就会误入歧途。文化工作者要有精神操守,如何将“文化纯粹”与商业价值平衡好、实现双赢,是需要我们探讨的。

  我从事影视行业工作快30年了,基本经历了电视剧蓬勃发展的全过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小成本的短剧到现在投资几亿元、篇幅过百集的巨制,不同时期的题材各有时代特征。历史戏说剧、警匪剧、婆媳剧、偶像剧、穿越剧……无论什么形式的作品,都有它的受众群体,但即使再火的一味跟风模仿,也不会产生什么太好的结果。艺术创作不变的原则永远是认真敬业而不是投机取巧,我们要拿出扎实的作品奉献给观众。

  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创作,我也有些感触。我2017年拍摄预计于当年底播出、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西京故事》,剧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朴素真实,适合拍成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剧。但是,在项目开始策划的3年前,这样的剧目在发行市场上的认同度并不高。在确定改编方向的研讨中,各路专家、电视台人士、制片人、投资人众说纷纭。当时的市场是以偶像明星为判断标准的,“流量”明星加时尚元素的商业操作被很多人推崇。不过,在这部电视剧中,如果用这样的方式讲述从山村走出来的一家人生活在“城中村”打拼奔波的故事,似乎很不合适。毕竟,故事有无数种讲法,但还是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呈现。创新应该在经验和规律之上飞跃,符合逻辑的论证总是不会多余。拍摄时,我们取材关中元素为制景依据,服饰干净大方,色彩协调,镜头与做光尽量不夸张,整体处理精致而不炫耀,尽量符合作品的主题表达,最终恰逢其时地完成了一部讲述老百姓努力奋进、安居乐业的作品。

  大众审美与小众审美并无高低之分,不同时期、不同人的需求各有差异。无论是严肃庄重的历史正剧,还是年轻人追捧的青春剧,可以并存。现实主义并非单指题材现实,也应该是指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具有现实视角。无论是什么作品都应该以弘扬真善美为基调,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去滋润人们的心灵、引领人们的思考、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

  我期待中国的电视剧事业发展越来越好,能让中华民族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绽放不同的风采。

  (作者系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 姚 远)